一種習慣克服另一種習慣 

養成習慣 “關上門“

 “做接下來的事。”“浪費今天,明天也會是同樣的故事;接下來更加拖延:猶豫帶來自身的延誤,因為失去的日子被悔恨填滿。”馬洛所說,*像我們許多人一樣,他深知智力上的懶惰給人帶來的痛苦,無法使自己振作起來“做接下來的事”。

任何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都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,但拖延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已經看到,做出決策是人生中最大的努力;不是去做這件事,而是要決定先做哪件事。通常,這種由猶豫不決引起的心理懶惰會導致懶散的習慣。如何治愈拖延的孩子?時間?她長大後會懂得更好嗎?一點也不是: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懶散,除了偶爾有所努力。

懲罰?不行;你拖延的人是個宿命論者。

“無法治癒的只能忍受,”他說,但他會毫不費力地忍受而不做任何努力去治愈。

獎勵?不行;對他來說,獎勵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的懲罰:他把可能的獎勵視為實際存在;它就在他的掌握範圍內,所以放棄獎勵就是受到懲罰;他會承受這種懲罰。當時間、獎勵和懲罰都無效時,還有什麼可以嘗試的?

教育家的萬靈藥:“一種習慣克服另一種習慣。”

這種頑固的懶散習慣只能通過相反的習慣來替代,母親必須像對待麻疹一樣堅定而不知疲倦地致力於這個療程。只需用幾句——越少越好——認真的話指出這個錯誤可能帶來的痛苦以及克服它的責任,並確保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這個錯誤不再發生。孩子準備外出散步;她沉迷於繫鞋帶的過程中——鞋帶標籤在手指中間懸停——但她的良心清醒著;她被迫抬起頭,她母親的目光在期待和期望。她回應,繼續進行;在繫第二隻鞋帶的過程中,又有一次短暫的停頓;她再次抬頭,再次繼續。每天停頓的次數逐漸減少,努力更加穩定,不成熟的年輕意志得到加強,養成了迅速行動的習慣。在那次初次談話之後,母親最好不要再提這個問題的任何話;期待的目光(而不是責備的目光),以及在孩子完全沉迷於幻想時,輕輕觸碰,是唯一有效的工具。漸漸地,“你覺得今天你能在五分鐘內準備好嗎,不需要我幫忙?”“噢,是的,媽媽。”“除非你非常確定,不要說‘是的’。”“我會嘗試。”她嘗試了,成功了。現在,母親會有放鬆努力的誘惑——對一點懶散視而不見,因為寶貝孩子已經很努力了。這是絕對致命的。事實上,懶散的習慣在孩子大腦的物質中留下了明顯的記錄。在治療的幾週內,新的生長已經抹去了舊的路徑,新習慣的路徑正在形成。任何回到舊的壞習慣的允許都意味著放棄了這一切的收穫。養成一個好習慣只需幾個星期的工作;守護它是不間斷的工作,但並不是焦慮的關懷。最後一點,孩子迅速採取行動應該獲得絕對的閒暇,有時間按照她的意願去做,不是作為一種恩惠給予,而是作為一種權利獲得(不需要任何言語)。

習慣本身是一種喜悅。

除了這個缺點外,孩子們養成習慣並不是一項費力的任務,因為獎勵與努力同步;以至於它就像是投入一便士,立即回報一磅一樣確定。因為習慣本身就是一種喜悅;可憐的人性意識到不費力地重複做任何事情的輕鬆;因此,養成習慣,逐漸減少在特定行為中感受到的努力,是愉快的。這是母親有時會犯的一個錯誤:她們忽視了一個事實,即習慣,即使是一個好習慣,本身就成為一種真正的喜悅;當孩子真正養成做某件事的習慣時,他的母親認為他的努力與一開始一樣艱難,他繼續付出這種努力是他的美德,他應該得到一點放鬆——她會允許他偶爾打破這個新習慣,然後繼續下去。但事實上,這不是繼續下去;這是重新開始,面對障礙開始。她給孩子的“小放鬆”實際上意味著形成另一種相反的習慣,這種習慣必須被克服,然後孩子才能回到之前的狀態。

事實上,母親的這種錯誤同情是讓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變得費力的原因之一;因為孩子本性上就容易養成習慣,就像嬰兒吸吮母乳一樣自然。

機智、警惕和堅持。

為了舉一個例子,選擇一個對他人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習慣:母親希望孩子養成進出房間時關上門的習慣。母親需要培養自己的機智、警覺和毅力;有了這些品質,她會驚訝地發現孩子多麼容易接受新的習慣。

養成習慣的階段。

“約翰尼,”她用明快友好的聲音說,“我希望你用盡全力記住一件事情:在有人坐著的房間裡進去或出來時要關上門。”

“但如果我忘了呢,媽媽?”

“我會努力提醒你。”“但也許我會很匆忙。”“你必須總是找時間去做。”

“為什麼呢,媽媽?”

“因為讓房間裡的人感到不舒服是不禮貌的。”

“但如果我正好要立刻再出去呢?”

“仍然要關上門,當你進來的時候;你可以再打開門出去。你覺得你能記得嗎?”

“我會盡力,媽媽。”

“很好,我會觀察你有多少次忘記。”

約翰尼記住了兩三次,然後他像一顆子彈一樣衝下樓梯,離他媽媽叫他回來還沒等她有時間叫他。她不會大聲喊道,“約翰尼,回來關上門!”因為她知道這樣的召喚對大人和小孩都很惱人。她走到門口,愉快地喊道,“約翰尼!”約翰尼完全忘記了門;他不知道他媽媽想幹什麼,被好奇心激起,他回來了,發現她坐在那裡,繼續做她之前的事情。她抬頭看著他,瞥了一眼門,說,“我說過我會努力提醒你。”“哦,我忘了,”約翰尼說,對自己的誠信有所要求;他這次關上了門,下一次也是,再下一次也是。

但是小傢伙實際上沒有很強的記憶力,母親將不得不採取各種小巧的方式來提醒他;但是有兩件事她會小心——讓他不會在不關上門的情況下溜走,並且她永遠不會讓這個問題成為她和孩子之間摩擦的原因,而是以他友好的盟友的身份幫助他克服他那不好的記憶。漸漸地,在關上門二十次而沒有一次遺漏之後,習慣開始形成;約翰尼關上門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,他的母親高興地看著他走進房間,關上門,從桌子上拿走東西,然後再關上門離開。

危險階段。

現在約翰尼總是關上門了,他媽媽的喜悅和勝利開始變得夾雜著不合理的憐憫。 “可憐的孩子,”她自言自語,“他為了一點小事情而如此費心,只是因為我吩咐他!”她一直認為孩子在為了她而努力,忽略了這個習慣已經變得輕鬆和自然,事實上,約翰尼關上門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這麼做。現在關鍵的時刻到來了。有一天,約翰尼被一種新的喜悅所吸引,還沒有完全養成的習慣失去了影響力,他走到樓下才想起門。然後他確實想起來了,有點內疚,內疚到足以讓他停下來看看他的媽媽是否會叫他回去。她注意到了這個疏忽,並對自己說:“可憐的小傢伙,他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表現得很好;這一次我可以放過他。”而他在外面聽不到他媽媽的叫聲,對自己說——致命的句子! ——“哦,沒關係的”,然後匆匆離開。

 

下一次他留下了敞開的門,但這並不是一個“忘記”。他媽媽以相當軟弱的口吻叫他回來。他敏銳的耳朵察覺到她語氣的軟弱,沒有回來,他喊道:“媽媽,我真的很匆忙”,她不再說什麼,放過他。接著,他衝進去,把門敞開。 “約翰尼!”——帶有警告的聲音。 “我只要一分鐘就會再出去,媽媽”,經過十分鐘的東尋西找,他出去了,卻忘記關上門。媽媽錯誤地變得太寬容,失去了她所取得的每一寸進展。

翻譯 T&L English House

Part 1 – Start Early

Part 2 – Focus on Listening First

Part 3 – Avoid, Robots, Electronic Games, Apps, and Dumbed-down Children’s Programming.

Part 4 – Focus on verbs and phrases first rather than just nouns.

Part 5 – Learn Alongside Your Child With Consistent Daily Practice.